时间:2020-05-11 浏览:15182次
2016年,位于德国马尔堡的马克斯·普朗克陆地生物研究所(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errestrial Biology)的Tobias Erb团队开发了一种人工固碳途径。该循环被称为Cetch (crotonylCoA/ethylmalonyl-CoA/hydroxybutyryl-CoA),它利用一系列天然和人工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分子,甚至比植物的固碳循环更有效[1]。近日,Erb的团队与法国波尔多大学的Jean-Christophe Baret的团队合作,使用微流体技术将Cetch循环与叶绿体的光能收集源结合起来,产生细胞大小的液滴,作为合成的叶绿体[2]。
每个细胞大小的液滴都充当一个人工叶绿体。在显微镜图像中可见的类囊体膜(上排)利用光产生NADPH(下排)和ATP,它们为固定二氧化碳的酶级联反应提供动力。
Cetch酶进行CO2还原化学反应的能源是从菠菜中提取的。研究人员从菠菜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膜,该类膜体将光转化为富含能量的化合物,包括三磷酸腺苷。然后,使用微流体技术将这些膜与Cetch酶一起封装在油包水微滴中。每个细胞大小的液滴都能够进行所有必要的反应,仅靠光来将CO2转化为乙醇酸。
Cetch酶级联反应将CO2转化为乙醇酸,所有这些反应都由类囊体膜的光收集能源提供动力
来源 :Chemistry World
31011702007798
沪ICP备19009172号-3 Copyright © 上海簇睿低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